有价值的探讨 – 传统文化与现实教育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2013-12-19 来源:新天地文化中心

12月14日,教育心理学家张志云(羽泽)老师在文化中心主持的一场教育讲座重新将中国传统文化提到了身处西方环境的各位家长们面前,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身处西方文化环境,华人如何把自由和规则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可否尝试结合传统文化与现实情况,为自己的家庭建立规则,而又不影响我们对孩子爱的表达?孩子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家长如何处理?

张老师首先以华裔子女与家长的一些典型沟通问题举例,引发大家对西方教育与华人教育方式的比较思考。我们作为移民,远涉重洋,进入到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在西方社会提供自由的同时,大多数华人不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约束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很多孩子自我过度膨胀,并由于逆反形成各种行为问题。同时,张老师发现,加拿大的一些本地孩子却是非常地有教养,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体谅他人并有礼有节,同是在西方社会,为什么会有此差异呢?西方的教育规则是否包含了一些我们没有看到或意识到的东西,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西方到底有何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张老师展开了比较和讲解。

首先,张老师将中国传统的教育规则《弟子规》全文展示并有重点地解释,《弟子规》全文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给大多数人印象较深的一般只是孝道规范部分,其实后面的各个部分也具有很深刻的内容,比如泛爱众一章谈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以及亲仁一章谈到: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让大家对弟子规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张老师分别将加拿大,美国,法国的小学生守则为大家展示并翻译成中文并与弟子规进行比较。加拿大小学生守则很简明,包括 1.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和学校财产。2.出色完成我们要做到的和应该做到的。3.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4.互相关心及在乎别人的感受。5.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守则里把尊重自己和别人放在头一条,这和弟子规是相同的,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规则,其实就是要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世界上有很多人,必须互相尊重,建立互相尊重的环境,才能融洽相处。美国的小学生守则里第一条就明文规定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不能直呼其名,和弟子规的称尊长,勿呼名对应。而法国的每一条都能找到和弟子规对应的 比如我不应该取笑他人(人有短,切莫揭),不应该侮辱他人(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不应该闲言碎语(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我应该上课好好学习,课后复习(唯徳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我应该端正姿态(步从容,立端正) 等等。

在进行了各国教育规范的比较之后,张老师请大家展开讨论,有无必要建立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参与者刘天枢谈到,其实弟子规不光适用孩子,成人也更应学习,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可以根据传统弟子规定一个我们自己的弟子规,再观察使用然后调整。中国的家长作风,权威式管教是不应该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制定弟子规来规范并矫正自己的行为。对教育有深刻思考的观星先生谈到:他来加拿大后曾帮了很多孩子来此留学读书所以接触了不少孩子,孩子们对加拿大的第一反应是:加拿大是农村,另外就是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非常不注意行为。我们在加拿大是VISIBLE MINORITY即看的见的少数民族,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所有人,必须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我们不要看加拿大外部设施,要看到加拿大的人文,细心观察大家都会发现加拿大人很有修养。其实也不是加拿大人文先进,而是我们丢了自己的人文,我们早在周朝就有周礼,孔子说克己复礼,讲的就是早已存在的礼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需要礼节,其实礼节就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以为是被束缚了,其实是一种生活中必须的互相尊重。我们教弟子规时更要教孩子为什么要遵守弟子规。他建议张老师编一套新弟子规,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用于规范华人后代,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成为自尊自爱并受人尊敬的VISIBLE MINORITY。加拿大没有教育上的激烈竞争,上大学容易,很适合谈教育问题并发展教育。

张老师接着谈到,我们传承并遵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基督教有圣经,其他宗教都有自己的经书一样,那其实也同时是一整套教育理念。我们中国人如果没有教育理念就是很大的一块缺失,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接受其他宗教信仰。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我们要把精华提炼出来,以简单易学的弟子规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并教育引导孩子,习惯成自然,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关于具体的教育指导,张老师进一步给出了总结:0-6岁,幼儿养性,顺从幼儿天性,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身体语言功能发育及各种探索及尝试,切忌拔苗助长。7-13岁,童蒙养正,通过父母、老师正确的教育及榜样,培养孩子养成尊重师长,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品格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了解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14-20岁,少年养志,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自发努力为目标奋斗。20岁以后 成人养德,涵养心性,在实践当中磨练意志,成为有修养和气质的人。需注意的要点是,童蒙时期是习惯和规则养成的最佳时期,过早则拔苗助长,过迟则事倍功半。及时告诉孩子生活当中的基本礼貌和规则,不可以情绪用事,这样会导致家长随意性太大,孩子很难认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有错误,也应及时更正,不提倡家长作风。如果孩子已经长大,最好跟孩子协商处理,彼此相互尊重平等。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平复孩子的情绪有助于更好的沟通。要做到说话算话,并且带着爱去表达,温和而坚定。

进入西方的环境,新移民有很多焦虑和不适应,孩子也一样。张老师谈到父母如果自身的价值观还没有稳定,处在变动状态的话,会让孩子觉得很困惑,他们更需要理解和支持。环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究竟能否适应,关键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心态。一般来讲,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与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的,如果想要改善,首先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多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相处,一起游戏,活动,关心他的兴趣爱好,不带评判。亲子关系改善之后,再去探讨习惯问题,也许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不能有大的分歧,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跟父母的沟通陷入僵局。

张老师最后总结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亲子关系是关键,父慈子孝,身教重于言教,然后习惯成自然。过于溺爱,往往会毁了孩子。爱他,就学习当个合格的父母,在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这将给他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她衷心希望每个父母都能通过努力打造幸福的家庭,让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

一场简短却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比较和讲解令所有在场听众深刻受益,教育孩子是我们重要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也需不断地完善自身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生命的过程之中,让我们以身作则,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

文化中心代表所有听众感谢张志云老师的悉心讲解,更多文化中心活动及相应报道请见中心网站:www.xtdcc.ca.

文化中心地址为:Unit 215, 3085 Hurontario Street, Mississauga,ON。

新天地文化中心 宋艳供稿

·地图信息:[ 点击查看 ]
·该文章由 新天地文化中心 发布或推荐>>

·标签关键字:有价值的探讨 – 传统文化与现实教育 新天地文化中心 传统文化,现实教育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