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之都:寻觅间谍故事 感受别样风情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1-02 健康评论()

  2010年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破获俄罗斯“间谍网”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此举不禁令人回想起冷战时期的情景;7月7日,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公布了一个恐怕令全世界007影迷都失望的消息——取消第23集《007》影片的拍摄计划,这就意味着影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这位英国超级间谍的身影了;7月12日,美国司法部的官员宣布,美国和俄罗斯间谍交换行动在奥德利首都维也纳顺利完成,美国运送10名嫌疑人前往维也纳,作为交换,俄罗斯同意释放4名被控充当美国间谍的囚犯。

短短半个月,“间谍门”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史海钩沉,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令人窒息的冷战时期,谍战故事以及间谍们曾经活跃的城市,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到“东方小巴黎”的上海,从横跨欧亚的伊斯坦布尔,到“欧洲谍都”维也纳、柏林以及布达佩斯,还有风景秀丽的007的诞生之地——卡斯卡伊斯,每一个魅力之都的角落里,都曾暗含着刀光剑影以及谍影重重,这也构成了其城市魅力的别样风情。


《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电影海报

  卡萨布兰卡 时光流逝 经典依旧

  提到因间谍而出名的城市,卡萨布兰卡绝对应该名列前茅,因为这个曾经的“间谍之都”不仅因间谍而闻名,更是因一部《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而著名,著名到让人们提及它时,甚至很少提及它的原名——达尔贝达。

  1941年,当时的欧洲大陆正处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要逃往美国必须绕道摩洛哥西北部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它成为企图摆脱纳粹血腥统治的人们奔向自由天地的最后一扇门户,因此,这里云集了各个国家形形式式的人,使得这座城市的情势异常紧张。《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并于盟军收复卡萨布兰卡时首映,成为好莱坞不朽名片,一举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至今仍保留着“RICK'S CAFE”——里克酒吧——这是座两层高的欧式小楼,门口和阳台上种着芭蕉树,门牌上记录着建筑的历史。店内结构与电影中的大体相同,只是黑白的变成了彩色,满眼是鲜花、摩式灯具和饰品,服务生的打扮仍保留着片中的风格。进门便是一个别致的客厅,地上铺着、墙上挂着毛毯,边上有张六人用的圆桌和藤椅,靠墙是个黑色的西式壁炉。一楼的大厅里摆着几张方桌,可以在这儿享用法国大餐,里面还有个挺大的吧台,架上放着各种红酒和洋酒,那台钢琴依然静静地躺在一角,仿佛片中的黑人艺术家仍坐在琴前,指间流淌着那曲伤感的“时光飞逝”。顺着老式楼梯往上便来到两楼,左侧是一个四边型的回廊,往下可以看到一楼的大厅,上方是尖型的玻璃屋顶,白天阳光一定很充足。回廊的四周摆着餐桌,客人也可以在这里用膳。楼梯右侧是一个优雅的小型咖啡吧,墙上张贴着《北非谍影》的剧中海报,一侧的大屏幕每晚都会播放这部老电影,欧洲来的中年游客都喜欢坐在这里,品尝着香喷喷的摩洛哥咖啡,重温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30年代的上海

  上海 曾经的远东谍战中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大门被敲开了,杂七杂八的外侨社团蜂拥而至,涌入了这个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从流亡贵族和政客,到中下层难民,从身家清白的学者商人,到卑鄙下流的社会渣滓,各色人物纷至沓来。在这个国际社交圈里,犹如一场漫长的假面舞会,任何人都可能是正义的英雄,也可能是无耻的叛徒,政治忠诚和道德伦理被无数次地把玩无数次地背叛。

  当时的上海仿佛是陷于战事的西方世界的缩影,同时又成为了欧洲难民的远东避难所。这里聚集了各种身份复杂的人,从而汇集成别具一格的场景——“白”俄与“红”俄将他们相互之间的刻骨仇恨从母国带入上海,远在异国他乡却仍厮杀不休;德国商人在德国花园总会忠实地庆祝希特勒的生日,却沮丧地发现,在上海他们的人数已被逃离纳粹迫害的数千名说德语的“非雅利安人”难民超过;高高在上的不列颠“上海居留民”与富有的塞法迪犹太大亨们擦肩而过;韩国黑帮、菲律宾音乐家、赌场老千、扒手和各类诈骗犯在上海也如鱼得水。在仙乐斯夜总会,这个城市第一个装配空调的高级社交场所,英国大班、青红帮大佬与其妻子或情人一起在午夜翩翩起舞。门外,身着制服的俄国门卫,身上佩戴着从虹口市场论打买来的假徽章,自封为前沙皇将军,不时驱赶阴魂不散的残疾乞丐。

  1941年,在这个远东的谍战中心,在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龙蛇混杂的上海,为间谍们提供了所有必需的掩护,暴风雨前的表面宁静,实际一场暗战一直没有停息,间谍与反间谍的斗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着。而无论是刚刚下片的国产大片《东风·雨》,还是正在热映的好莱坞谍战大片《谍海风云》,都将视线投向了这个城市在战争开始前的那一段特殊时期。


柏林墙

  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 从“中欧心脏”到“欧洲谍都”

  自1946年冷战开始后,欧洲大地上不断上演着北约与华约集团间你死我活的间谍战,特别是在号称“中欧心脏”的柏林、布达佩斯与维也纳三大都会,各为其主的情报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较量,使这三座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谍都”。

  1945年4月13日,苏联红军解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由于被纳粹德国吞并的奥地利参与了希特勒的对外侵略,所以包括维也纳在内的奥地利全境被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长达10年之久,直到1955年才恢复国家主权。地处欧洲腹地的维也纳就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间谍战的中心。苏联克格勃、美国中情局以及英国秘密情报局纷纷在维也纳设立分号,据西方情报机构的一份资料显示,冷战时期活跃在维也纳的各国间谍人数最多时竟达2万人,维也纳因此成为冷战时欧洲最大的间谍之都。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之后,昔日德国的心脏——柏林便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沿,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情报组织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苏联克格勃甚至专门在东柏林市郊卡尔斯霍斯特的苏军总部里设立总部,专门针对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进行间谍活动,日常活动的间谍人数都在300人以上。

  冷战初期,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政权在整个东欧集团中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固,这就为西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大量美国间谍借机涌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企图颠覆匈牙利的人民民主政权。于是,布达佩斯成了美苏间谍战的另一个主战场。


伊斯坦布尔老市场

  伊斯坦布尔 迷失在重重谍影之中

  “我总是希望能在伊斯坦布尔过圣诞节。”詹姆斯·邦德在《黑日危机》中这么说。这个间谍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特工,曾经踏遍全世界每一个或迷人或雄壮或匪夷所思的角落,却将西方人最珍惜的特殊日子,选在这个城市。他的向往本身,已经为伊斯坦布尔的魅力做了最完美的注解。

  伊斯坦布尔似乎在历史上就是一座间谍之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间谍都活跃在这个城市,出没于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各种场所,从事秘密情报活动。

  “伊斯坦布尔是各种阴谋诡计和暗杀活动的中心。”二战中曾长驻伊斯坦布尔的记者艾尔特默尔·克里克这样说。有趣的是,据说还有个多才多艺的间谍甚至写了一首名为《嘘!宝贝,我是间谍!》的歌曲,很快传唱开来。当时伊斯坦布尔大街小巷的青少年,都喜欢哼唱这首歌曲,对于轻狂叛逆的青春来说,没有比做个艺高胆大的间谍更酷的事情了。

  城市正如女人,有着各自相异的气质。伊斯坦布尔就像古龙小说里的那些身份复杂的女子,仪态万方,而变幻莫测,有东方的神秘含蓄,也有西方的妖冶奔放,蓦然回首处风情万种,裙角飞扬时却是暗藏杀机。那亲人一样向你举起金杯的,是丝绸之路尽头的繁华;那冬雪下掩盖着凶杀的,却是帕慕克笔下的哀愁。

  许多惊险小说和电影都曾以这里为背景,讲述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故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007系列的《俄罗斯情书》以及《黑日危机》,还有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这是一个太容易滋生间谍和悬念的城市,它本身表达了太多的冲突与包容。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纷争,这个昔日的帝王之城早已风光难再,只留下上世纪的辉煌剪影,它就像《谍影重重》里的主人公伯恩,藏着自己也不知道的重重叠叠的过去,在现代迷失。


布拉格的地铁里不但旅客少,广告和装饰品也几乎没有

  布拉格 谍报精英逐鹿“风水宝地”

  “外国间谍正把捷克首都布拉格打造成间谍之都。”捷克军方反间谍局局长米洛斯拉夫·库拉季奇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的一席话将世界媒体的目光吸引到了这块曾经是东西方交汇处的“风水宝地”。历史上,布拉格就是各国间谍云集的地方,《007》系列、《碟中谍》等西方间谍片纷纷来此地取景。不过,库拉季奇这次并不是讲述历史和故事,他忧心忡忡地警告说,捷克目前的外国间谍已经多得防不胜防,“在布拉格街头扔下一块砖头,能砸中两个半间谍——两个是外国间谍,还有半个是情报贩子。”

  据英国专门报道国际情报界动态的媒体《间谍大师》介绍,除了散布在布拉格每个角落的各国间谍之外,坐落在布拉格的各国大使馆也同样是情报战线上的“竞技场”,这些大使馆除了收集“人的情报”外,重点搜集通过现代化通信工具传输的信号情报。路透社记者曾观察到一个现象,自从捷克于1999年与波兰、匈牙利一道加入北约后,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驻捷克大使馆的屋顶上突然间多出许多天线,有趣的是,西方国家驻捷大使馆密密麻麻的天线全都朝向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使馆方向,而俄罗斯大使馆的天线则恰好相反。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选择在布拉格设立间谍机关呢?这首先要归因于捷克优越的地理条件,捷克西依德国,东近俄国,南抵奥地利,北界波兰,处于欧洲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美俄等国要就近监视对方,但又避免发生因间谍落网导致外交危机,因此不约而同地选择布拉格作为进行情报搜集活动的风水宝地。其次,捷克对外国人进出境管理较为宽松,使许多怀有不同目的的间谍更容易进入。第三,随着美军逐步加大在捷克境内的军事部署,使得原本宁静的布拉格成为各方情报精英逐鹿的“圣地”。


卡斯卡伊斯的太阳海岸

  卡斯卡伊斯 “王牌间谍”诞生之地

  尽管第23集《007》影片的拍摄计划已经取消,但是诞生了詹姆斯·邦德这个虚拟的“王牌间谍”的葡萄牙海滨城市卡斯卡伊斯,仍旧以它的万种风情吸引了着全世界的“007迷”来此“朝圣”。

  这里原本只不过是一个渔村,直到到19世纪后期,葡萄牙国王唐·路易斯一世对这里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后,才成为著名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这一特殊地位使各参战国都战利用外交手段安插大批间谍,展开激烈的情报战。在卡斯卡伊斯,各国特工云集而至,相互渗透,灯红酒绿中隐藏着刀光剑影,这个原本宁静的海滨小城便成了大名鼎鼎的“间谍之城”。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亨利八世退位后获得了温莎公爵的头衔,公爵夫妇于1940年来到当时这座宁静之城,在挫败了盖世太保意图立其为傀儡的阴谋后,公爵夫妇成功虎口脱险;而“007之父”伊恩·弗莱明正是在这里指挥的“30AU”特工执队,帮助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从纳粹占领区潜逃,顺利金蝉脱壳;1953年,伊恩·弗莱明故地重游,卡斯卡伊斯那日出日落下的金色海岸,那比美女的皮肤更为细腻的沙滩激发了伊恩·弗莱明的文学潜能,一种创作的冲动难以抑制,他挥笔写下了第一部小说的标题:《皇家赌场》,自此那一句经典台词:“I'm Bond ,James Bond!”开始传向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当坐在酒店阳台上领略大西洋的万千风情时,仍不难体会伊恩·弗莱明当时记忆风起云涌的心境。据说每年2月14日情人节,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情侣们都到卡斯卡伊斯的宾馆酒店预订房间,来享受太阳海岸的浪漫情调,体验詹姆斯·邦德式的罗曼蒂克。


·标签关键字:谍影之都:寻觅间谍故事 感受别样风情 世界旅游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