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健康从挑选一款好耳机开始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4-20 来源:39健康网 健康评论()

核心提示:对于经常使用耳机的朋友们来说,一款好耳机则变得更加重要。如果你是MP3一族,或者是各种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发烧友,那么最好选配一款高档次的耳机,这不仅能让你享受到更完美的音质,还能确保你的听力和耳健康不会受到损害。

对于一款好耳机的定义,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评价一个耳机好不好,大部分人们赞同价格越高,耳机各方面素质就越好的说法,评定项目包括造型、做工、佩戴舒适性、音质等,而音质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解析度、三频、动态范围、声场等等。一般来说,能够胜任喜欢的音乐类型,音质满足期望,质量可靠,佩戴舒适,并且价格合适,就算是好耳机了。

而小编则更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一款质量优秀的耳机,应该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保护耳健康的前提下,实现音质的最大优化。”

尤其对于经常使用耳机的朋友们来说,一款好耳机则变得更加重要。如果你是MP3一族,或者是各种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发烧友,那么最好选配一款高档次的耳机,这不仅能让你享受到更完美的音质,还能确保你的听力和耳健康不会受到损害。

重视耳朵健康刻不容缓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日前通过对中国14个城市、共计500人次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经常佩戴耳机的年轻人和话务中心工作人员中,至少有3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事实上,大部分人用耳机听音乐时,往往会把音量调到5060分贝,而MP3播放器的音量经常会达到100分贝,为此,欧盟在2008年曾经发起一项“听力保护运动”,要求MP3播放器的生产厂家将最高音量限制在85分贝,这是因为有医学研究表明,音量控制在85分贝及以下,一般不会损伤破坏耳蜗内的毛细胞,而100分贝已经超过了国际健康和安全标准对于工作场所的音量限制。

杜绝高分贝

Tips: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耳聋分级标准:

26~40分贝;轻度聋

41~55分贝:中度聋

56~70分贝:中重度聋

71~90分贝:重度聋

低劣音质影响耳朵健康

除了音量过大之外,音质低劣对耳健康的损害也不容小觑。耳朵要想听到声音,自然界的声波先必须通过耳廓和外耳道传入到鼓膜,引起鼓膜的震动,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并且与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相连,感受高频段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底部,感受低频段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顶部,毛细胞可以把这种声波震动的机械能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通过并且产生神经脉冲,沿听神经将声音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使人感觉到声音,最终完成“听”的过程

劣质耳机摧残我们听力

专家提示,刻意提升高频段或低频段的声音信号,会过度刺激对应的毛细胞,长时间的刺激就会引起毛细胞受损死亡。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会较难听到,前期表现一般是注意力不集中,听力轻度下降,就是一般俗称的"耳背",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严重下降。因此,这就对耳机的单元品质要求很高,低端产品往往会由于单元回放能力有限,而发生"破音""爆音"等情况,这些噪声对于耳部健康的冲击是相当明显的。

噪声刺激耳朵细胞

劣质低端产品造成的听力损伤不是对某一频段的刻意放大,而是在播放过程中容易出现信号不稳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而且可能突然音量放大,容易引起爆震性听力损伤(爆震聋)

抵制低劣耳机产品

但是,有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往往认为只要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是“名牌”,耳机"原配"的即可,如果没有配装耳机,就随便买个一般品牌的也无所谓,甚至有一种荒谬的观点,只要音量调到足够大,任何一台MP3播放出的音乐都会产生“高保真”的效果,于是音量在不知不觉中调节得越来越高,殊不知这其实是劣质耳机在一点点摧残着听力,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听力障碍。

保护耳朵从细节处做起

一款优秀的耳机,应该对声音的表现突出“自然和纯净”的风格,而这也是保证耳机没有所谓的“音染”(音染就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强撼低音”而过分加重低音,而这会对耳朵的听力造成很大的伤害。另外,耳机的造型也非常重要,采用人体工程学构造的耳机,便于耳机调整至至贴合耳朵,佩戴起来更加舒适,同时也阻隔外界的噪音,以致听者即使在户外也不会因为噪音过大而调大耳机音量上述这些都证明,一台优质的耳机应该是利用最以人为本的科技技术,追求精确的声音还原和最大化阻隔外界噪音的干扰,而不是让消费者需要不断提高音量,以损伤听力为代价换来“听得真”。

保护耳朵,合理使用耳机很重要

然而,消费者在选定了一款优质的耳机之后,依然要注意护耳。比如我们在使用播放设备时,音量应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每天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不要在地铁、公交车等比较噪杂的环境里听耳机(因为在外界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耳机会不自主地提高音量,容易造成耳聋),切记不要让你的耳朵“暴饮暴食”。

耳机戴1小时细菌繁殖5倍 << 保健文章排行榜2013-03-04    人民网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耳机长时间没有清洗会黏附许多细菌,千万不可轻视这些细菌,虽然大家总觉得很久没清洗耳机对身体也没多大影响,但这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最好不要久戴耳机,经常戴耳机的人也应时常清洁消毒。   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入耳式耳机在佩戴了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5倍;而耳塞式耳机佩戴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3倍。   近日,南昌市民赵先生致电本报称,网上流传耳机是细菌的温床,一旦戴上耳机,耳朵里的空气难以流通,温度也随之升高,耳塞表面的细菌将因此快速繁殖,不利于耳朵健康。赵先生想知道,这个传言是否真实?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实验。   多数市民从未清洗耳机   进行实验之前,记者在南昌街头对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很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使用耳机的频率也很高,但从未对耳机进行过清洗,“应该不会有多少细菌吧?”   市民张先生也表示,他从未清洗过耳塞,“反正耳塞是自己用,应该不会有多脏,所以觉得没必要。”不过,张先生也提出了疑问:“我若是要清理,应该如何清理才好呢?用清水还是专门的消毒液?”   类似的疑问,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数市民当中都存在。只有少数市民表示,如果看到耳机上有脏东西,会用纸巾或湿巾擦拭,但也没有专门清洗的习惯。   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   实验道具:三副用过的耳机,单耳耳塞式为1号,双耳入耳式为2号,双耳耳塞式为3号。   实验工具:无菌生理盐水、灭菌吸管、无菌培养皿、医用灭菌棉签等   实验人员:南昌市西湖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应艳(注:本次实验结果仅对本次实验负责)   入耳式耳机可进入外耳道   记者将赵先生的三副耳机送到了西湖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其中两副耳塞式耳机,使用时卡在内耳轮,并不会探入外耳道;而另一副入耳式耳机可以直接伸进外耳道,与耳道上的皮肤接触。到底哪种耳机藏匿的细菌更多?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实验员应艳最先对1号耳机进行消毒,然后用棉签对耳机进行涂抹取样后,将棉签放进试管里,在试管中注入10毫升浓度为0.9%的无菌生理盐水,并进行振荡,这样可使棉签上的细菌均匀地混合在生理盐水中。之后,实验员从试管中取出1毫升溶液,倒在无菌平板上,再加入培养基。   而2号和3号耳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员将两副耳机的左耳均佩戴了一个小时,右耳则保持原状。之后,实验员对2号和3号耳机也进行了取样。在3副耳机全部取好样后,实验员将5只平板放进了36℃培养箱内进行细菌培养。   佩戴1小时细菌繁殖近5倍   经过48小时培养,记者看到,5只平板中有4只有了白色斑点。实验员解释,这是经过48小时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有多少个菌落就有多少个白点。记者发现,唯一没有白点的是消毒后耳机上的采样。   之后,通过实验员计算发现,1号耳机无菌落;2号耳机左耳是佩戴1小时后的样品,菌落120个,右耳是无处理的耳机,菌落25个;而3号耳机左耳也是佩戴了1小时后的样品,菌落25个,而无处理的右耳菌落数是9个。由此可见,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入耳式耳机在佩戴了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5倍;而耳塞式耳机佩戴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3倍。   实验员应艳表示,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分裂时间一般20~30分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佩戴了一个小时耳机,细菌最多繁殖近5倍,若是常年不洗就会加速细菌繁殖。   耳机长时期不清理小心患病    西湖区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人表示,耳机长时间没有清洗会黏附许多细菌,千万不可轻视这些细菌,虽然大家总觉得很久没清洗耳机对身体也没多大影响,但这是因人而异的。当人体抵抗力好的时候,它们不会让人生病,若某个个体抵抗力下降,它们就会让人生病。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还是要定期对耳机等贴身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并且,自己的耳机就是给自己使用,切勿给他人使用,以免生成更多的细菌。   至于清洗方法,该负责人表示,市民可用质量较好的湿巾消毒,也可用蘸有酒精的棉签擦拭,具体操作时根据耳机质量来选择消毒方法。(记者赵婉露、实习生吴婷/文)


·标签关键字:耳健康从挑选一款好耳机开始 耳机,健康,细菌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