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紫苏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8-25 来源:百食阁 健康评论()

紫苏子的别名

紫苏子《药性论》

苏子《本草经集注》

黑苏子《饮片新参》

中药紫苏子的释名

本植物茎叶色紫,气香性散而舒畅,故名紫苏。《纲目》云: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其果实则名紫苏子。

中药紫苏子的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成熟果实。

中药紫苏子的植物

1.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var.arguta(Benth.)Hand.-Mazz又名桂荏(《尔雅》),赤苏(《肘后方》)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全株具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柔毛;叶片阔卵形、卵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萼钟状.外面下部密被长柔毛

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2.野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fitt.var.purpurascens(Hayata)H.W.Li[P.frutescens(L.)Bfitt.var.acuta(Thunb.)Kudo]又名野生紫苏(《中国植物志》)

本变种与紫苏的区别为: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亦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回回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ver.crispa(Thunb.)Hand.-Mazz.的果实,在安徽、江西、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等部分地区亦作紫苏子药用。本种主要特征为:叶皱曲,边缘有狭而深的锯齿呈流苏状,或条状深裂呈鸡冠状;果萼较小,长约4mm;小坚果直径0.5-1mm,暗棕色或暗褐色。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中药紫苏子的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中药紫苏子的药材

紫苏子FructusPerillae:

1.紫苏子小坚果,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0.6-2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暗紫色网状花纹,基部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枚,类白色,富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2.野紫苏子略小,直径0.6-1.5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层常剥落,露出浅黄色石细胞层。均以粒大饱满、色灰棕、种子油性足者为佳。

中药紫苏子的化学成分

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linolenicacid)56.8%,亚油酸(linoleicacid)17.6%

回回苏:种子含脂类25.7%,其中包括三酰甘油酯,二酰甘油,一酰甘油,甾醇,甾醇酯,结合脂及游离脂肪酸。结合脂中含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脑苷脂,脑磷脂及磷脂酰丝氨酸。

甾醇中主要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豆甾醇。脂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十八碳三烯酸,其次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一烯酸,十六碳酸及十八碳酸。

中药紫苏子的作用(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紫苏子油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改善因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

2.抗癌作用:

给大鼠喂食含10%的紫苏油饲料,对药物所致大鼠乳腺癌、结肠癌和肾母细胞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

给易于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食紫苏油,可使其生存时间延长。

中药紫苏子的炮制

1.紫苏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全生指迷方》:去皮,研。

2.炒紫苏子:

取净紫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本草述》:炒香。

3.蜜紫苏子: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紫苏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紫苏子每100kg,用炼蜜10kg。《校正集验背疽方》:蜜炙微炒。蜜紫苏子偏于润肺止咳。

4.紫苏子霜:

取净紫苏子,炒至爆裂,取出碾碎,用洁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取出研细。紫苏子霜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

贮干燥容器内,蜜紫苏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中药紫苏子的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质润和降。

1.《别录》:味辛,温。

2.《药性论》:无毒。

3.《药品化义》:味微辛,性温。能降。性气与味俱略厚。入肺经。

4.《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中药紫苏子的功效主治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主治痰壅气逆,胸中满闷,咳嗽气喘,呕吐反胃,肠燥便秘。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3.《日华子》: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结,消五膈,止嗽,润心肺,消痰气。

4.《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5.《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6.《本草经疏》:定喘,消痰,降气。

7.《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8.《本草备要》:温中开胃。

中药紫苏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煮粥。

中药紫苏子的使用注意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1.《医学入门·本草》:脾胃气虚常泄者禁用。

2.《本经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中药紫苏子的应用配伍

1.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本品辛温主降,功能降肺气,消痰涎,止咳喘,故常用于痰壅气逆,胸中满闷,咳嗽气喘之证。凡肺感寒邪,咳嗽痰喘,胸膈烦闷者,可与麻黄、杏仁、茯苓等配伍,以宣肺解表消痰,如《博济方》华盖散。凡气逆痰壅,咳嗽喘急,胸膈满闷者,可与半夏、陈皮、厚朴、前胡等同用,以降气化痰,如《局方》苏子降气汤;若为寒痰喘促者,可与白芥子、半夏相合,如《医门八法》苏子六安汤;若为热痰喘促者,可与桑白皮、瓜蒌、贝母相配,如《古今医彻》苏子瓜蒌汤。凡老人食滞夹痰,咳喘痰多,胸脘痞满,饮食不消者,可与白芥子、莱菔子相伍,以化食消痰,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凡痰饮停肺,喘满不得卧,身面浮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葶苈子并施,以泻肺降气化痰,如《医宗金鉴》苏葶定喘丸。

2.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本品辛温质润,入胃与大肠经,功能开胃降逆,宽肠润便,故常用于呕吐反胃,肠燥便秘。凡腹内胀满,饮食不消,欲作霍乱者,可与橘皮、良姜、桂心、人参配伍,如《近效方》紫苏子丸。凡思虑伤脾,腹胀呕逆,二便不利者,可与半夏、厚朴、枳实、白术同用,如《简明医彀》苏子汤。凡肠燥气滞,腹胀便秘者,可与麻子仁相合,如《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1.《本草经集注》:苏子,主下气,与橘皮相宜同疗。

2.《本草经解》:同良姜、广皮丸,治风湿脚气;同粳米,治上气咳逆。

3.《得配本草》:得川贝,降气止嗽;配萝卜子、桑白皮,治消渴变水。

4.《衷中参西录·药物》: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而固虚逆。

中药紫苏子的附方

1.治上气咳逆,咳嗽喘急,霍乱反胃。苏子()、白苏子(有热则生用,有寒则炒

)、杏仁(泡,去皮尖)各等分。以水细磨下筛,取汁,入米泔煮成粥,和蜜用。(《济众新编》苏杏粥)

2.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

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4.治久嗽失音。真苏子二两,杏仁三十枚,诃子三枚,百药煎二两。为末,热酒调下一钱。(《赤水玄珠》)

5.治气结心胀喘急。苏子()三钱,草豆蔻二钱,萝卜子(末,炒)三钱,橘红()一钱。每服一钱,姜汤调下。(《心医集》)

6.治积痰宿滞。真苏子(微焙)一两,白芥子(微焙)一两,韭菜子(微焙)一两。上共研为末,用河水三碗,煎一碗,如稀粥样,带热服下,候腹中声响,大解去积痰宿滞为验。(《医学正印》三子散)

7.治风,顺气利膈。紫苏子一升(微炒),清酒一斗。上捣碎,以生绢袋盛,纳于酒中,浸三日,少少多之。(《圣惠方》紫苏子酒)

8.治冷气心腹痛,妨闷,不能下食。紫苏子一合(微炒),桂心()二钱。上捣碎紫苏子,以水二大盏,绞滤取汁,入米二合,煮粥候熟,入桂末食之。(《圣惠方》紫苏粥)

9.治上气,腹内胀满,饮食不消,欲作霍乱及咳嗽。紫苏子、橘皮各二两,高良姜、桂心、人参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十五丸,酒、饮任下。(《外台》引《近效方》紫苏子丸)

10.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11.治津燥大便不通者。紫苏子(去皮研)、橘皮各二两,知母一两。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手搅,候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紫苏丸)

12.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三两,萝卜子()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13.治老人脚气毒闷,身体不任,行履不能。紫苏子三合(熬,细研,以水投取汁)。粳米四合煮作粥,临熟下苏汁调之,空心食之,日一服。(《养老奉亲书》紫苏粥)

14.治梦遗。苏子一升。炒为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外台》)

15.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

临床报道

治疗顽固性咳嗽取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药,按比例组合。水煎3次,浓缩,加2%熟蜜与适量防腐剂,分装灭菌。每日上下午各服10ml7日为1疗程。共观察40例,结果:显效(服药3-5日咳嗽停止,自觉症状消失)25例,占62.5%,有效(3-5日,咳嗽明显减轻,第2疗程结束,咳嗽基本消失)15例,占37.5%,总有效率100%。服药后气喘减轻,止咳效果快,痰易咯出。服药后若口中有怪味,吃1个橘子,即可消除。

文献综录

1.《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2.《本草汇》: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化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

3.《本经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4.《医林纂要》: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宽肠,温中止痛,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润。肺过敛,则气上而不行;辛泻肺,则敛者开而气顺矣。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膈利。宽肠亦以其润而降也。

备考

《纲目》: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本草述》: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


·标签关键字:中药紫苏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